今天(10/31)是一年一度的台北同志大游行,在第18届、也意味著“18岁”这个从青少年迈向成年的岁数,今年游行主题设定为“成人之美”。
从原指“成全别人好事”,主办单位引申为“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认同”,强调“认同是主观的”。
借此提倡尊重每个人“生而为人的美好”,无论什么身分都不用感到抱歉。不管在家庭、学校或职场,都能以自己最自在的方式活著。
男学生可穿裙?“无性别制服”的新想像其实在10月初,信义区也举办了一场同样呼应“同理他人、尊重选择”理念的别开生面走秀“PROJECT UNI-FORM 无限制服计划”,由奥美集团携手旅外新锐设计师Angus Chiang(江奕勋)及《Vogue》《GQ》杂志母公司康泰纳仕集团,主题是“没有性别的制服”。
在秀台上,这些创新制服并非外界可能猜测的奇装异服,而是带有贵族学校学院风的外套、长裤、毛衣、衬衫、运动服,大片简洁的白色、蓝色与格纹,点缀带有设计感的明亮红、黄、橘、蓝等小色块。
仔细一看,可拆卸的设计,让裙子可长可短,上衣可长袖可短袖,组在一起还可以变成一整套的“裙衫”;连帽外套可以拆解变成背心或长版风衣,每件衣服都采抽绳设计,让衣服自由调整版型可窄可宽。
“无限制服不只没有性别、也没有体型、没有年龄,”推动这次活动的奥美集团创意总监龚大中说,“制服”是最框架的代表,而“无限制服”,就是希望打破传统认知框架,大家穿的都是同一套制服。
但在每个人身上,却又都可以依照穿的人的自我意志去调整和搭配,而变得充满自我而不一样,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所愿,也能尊重其他人的选择。
颠覆印象,板中男裙效应促进性别平权这个发想,源自去年5月新北市板桥高中引发的一连串“板中男裙”事件。
2019年5月,板中学生会发起“裙聚效应”,号召男生也可以穿裙子上学,校长赖春锦也欣然赞同,认为可以借此机会教育,让学生打破性别刻板、尊重气质差异。
结果消息传出,引来部分家长强烈抗议,觉得会教坏小孩,赖春锦甚至被叫去议会备询,议员质疑校方宣导教学生穿裙子“是否合适”。最后引发轩然大波,网友到脸书粉丝团留言,不只力挺板中学生会和校长,更发动相约校庆时在校门口穿裙表达支持。
而校方对性别平权的态度坚定,一个月后更在校务会议上,正式决定放宽服仪规定,下学年起无论男生女生都可穿裙子上学。
如同板中学生会在事件时所发出声明:“不管穿著什么服装,我们都要学习成为有一个有著基本尊重、同理与礼貌的人。”龚大中说,奥美会关注这件事并结合不同单位延伸为实体设计,“因为我们看见了2000年后新世代的‘勇敢’,”不是为反抗而反抗,而是乐意去拥抱多元、尊重别人选择。
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?先思考“什么是框架”?如果说,传统制服是抹平所有人不同的一套衣服,那未来世代的制服,该怎么同时兼具可以凸显学生个体又能与学校合而为一?
与奥美集团、板中学生一起规划并设计出全系列“无性别制服”的设计师江奕勋,今年才29岁,是第一位获选“LVMH PRIZE时尚设计大奖”的台湾设计师,也是站上巴黎男装周舞台的台湾第一人。
在接到这个企划的时候,他第一个想的不是“性别”,而是“如果我是一个高中生,我希望别人怎么看我?”进而才延伸到“如果是中性,我希望我怎么被看见?”
无限制服》让青春可以自选无框架“青春期会在意的框架,不是只有性别,还包括体型、外貌、穿搭等等,”江奕勋的想法里,无限制服就是希望让这些框架都变成“可以自选的无框架”。
江奕勋的设计下,无限制服是一套制服,也是三联式的单品,更只有单一Size,但要透过局部抽绳拉紧或放松、袖子或裤脚的拆卸或扣上,就能换成另一种状态,“把本来的形状,复原成没有形状;让制服,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,就能让无限制服,不管什么性别、体型都可以穿。”
正如板中校长赖春锦在男裙事件争议时,在脸书上发文所强调,放宽服仪规定不是以后板中“男生得穿裙”或“女生得穿裤”,而是透过开放自主选择,让大家从意识到框架,进而理解自己。
本文由:贝博ballbet 提供
关键字: 贝博ballbet网页版入口|登录注册
电话:
传真:
邮箱:
地址: